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构造背景与中国北方荒漠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化
引用本文:杨利荣,岳乐平,李智佩,聂浩刚.构造背景与中国北方荒漠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化[J].西北大学学报,2009,39(4).
作者姓名:杨利荣  岳乐平  李智佩  聂浩刚
作者单位:杨利荣(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岳乐平(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李智佩,聂浩刚(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目的 对中国西部内陆干旱盆地及周缘绿洲、中部高原荒漠化区的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以及东部呼伦贝尔高原进行荒漠化调查,分析地质构造背景对荒漠化的影响.方法 在广泛开展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环境与构造背景的内在联系.结果 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并奠定了第四纪环境的空间格局.中国北方日益干旱,三北地区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演化基于这样的大地质背景,并自始至终受大地质背景控制;荒漠化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包括人类)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 荒漠化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岩土性质、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状况、地表温度、湿度、空气动力学条件以及生物群落等等,与荒漠化形成、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始终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中进行,人类在荒漠化过程中扮演催化剂的角色.

关 键 词:荒漠化  地质构造  中国北方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tonic pattern and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north of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