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鲁甸地震、鲁甸自然铜矿与地球深部排气作用的关系探讨——来自宽角地震资料的证据
引用本文:张景廉,房乃珍,陈娟,杜乐天,朱炳泉.鲁甸地震、鲁甸自然铜矿与地球深部排气作用的关系探讨——来自宽角地震资料的证据[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
作者姓名:张景廉  房乃珍  陈娟  杜乐天  朱炳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摘    要:云南鲁甸地震自2014年8月3日发生以来,已有几年。鲁甸地震引发不少学者、专家的关注。文章注意到一些与之不被人注意的、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提出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新观点,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1)云南鲁甸地震是被著名地震学家强祖基教授准确预报了的。强祖基教授根据气象卫星红外图像的异常分布预测地震震级、地震时间及地点。这一情况证明了地震与地球排气作用是有关的。(2)云南鲁甸曾在2002年被朱炳泉教授成功发现了自然铜矿床。自然铜是呈零价的铜元素集合体。铜通常是+1、+2价,要把这种呈+1、+2价的铜离子还原成呈零价的自然铜,需要极还原性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这种环境只有富含氢气的天然气才具有,而这也只有地球深部的天然气才具有上述特点,这是古代二叠纪玄武岩喷发才有的地球化学环境,这是一个奇妙的天然"冶炼"过程,值得地质矿床学家、冶炼学家认真反思!(3)云南丽江—贵州清镇纵剖面的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图揭示,在鲁甸地区10~15 km的中地壳具有低速特征,这种低速(也常常是高导的)特征表明中地壳是个塑性层,有巨量的天然气,正是这种天然气的爆炸才导致了鲁甸地震的发生。鲁甸地震与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机制是一致的,也与陕西华县8级地震(渭河盆地)、宁夏海源8.5级地震(六盘山盆地)、宁夏银川地震、河北唐山地震、辽宁海城地震等的形成机理是一致的。云南鲁甸地震与地球深部气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对地震机理的认识有一定普遍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