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胚胎植入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引用本文:陈琦,彭洪英,张莹,雷丽,曹宇静,段恩奎.胚胎植入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科学通报,2009,54(18):2771-2782.
作者姓名:陈琦  彭洪英  张莹  雷丽  曹宇静  段恩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6CB944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770819)资助项目
摘    要:胚胎植入的成功与否是决定胚胎能否进一步发育的门槛. 人类对胚胎植入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已经超过百年, 从早年胚胎植入的解剖学、组织学、超微结构, 到胚胎植入的激素调控认识, 再到最近10多年来的基因功能研究及基因组、蛋白组学的大规模分析, 我们对胚胎植入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已经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同时, 这些知识积累为临床上开展和改进辅助生育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 胚胎植入能否正常发生, 一方面需要早期胚胎发育形成囊胚并获得着床能力, 同时子宫需要协同进入接受状态, 即所谓的植入“窗口期”. 这两个相对独立却又彼此联系的过程涉及母体全身的激素调控以及局部的胚胎与子宫间复杂的信息交流. 本文将围绕子宫和胚泡这二条主线对胚胎植入研究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回顾和阐述, 总结植入过程中已知的重要分子信号通路, 并提出该领域尚存的诸多有趣而重要的问题. 相信有关胚胎植入机理的进一步阐明将为女性不孕不育的治疗以及新型避孕药的开发带来新的曙光.

关 键 词:胚胎植入    子宫接受性    囊胚激活    发展历史
收稿时间:2009-06-3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