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壁静压开口管桩贯入及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管金萍 张明义 王永洪 白晓宇 桑松魁 杨苏春 |
| |
作者单位: |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岛266033;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岛266033;山东省高等学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青岛266033 |
| |
基金项目: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为了更进一步研究黏性土地基上静压桩贯入及承载特性,通过在桩身安装光纤光栅(FBG)以及在桩顶安装温度自补偿传感器,对双壁开口模型管桩的沉桩和单桩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桩端阻力为沉桩过程的主要阻力,沉桩结束时占比为66.7%。相比于外管,内管桩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均较小。荷载-位移曲线为陡降型,最大沉降为47.72 mm,极限荷载为6.3 kN,是沉桩终压力的2.48倍。试桩内管桩身轴力在土塞高度范围内以及外管桩身轴力在桩长范围内随着桩身埋深逐渐减小。内管桩侧摩阻力仅在土塞高度的范围内随着深度逐渐增加;外管桩侧摩阻力在荷载小于7.0 kN时,随着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桩顶荷载达到7.0 kN时,随着深度逐渐增大。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例为53.6%~65.1%,表现出了较好的端承桩性状。研究结果对双壁开口管桩内外管贯入及承载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 键 词: | 双壁开口管桩 贯入特性 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
收稿时间: | 2019-08-12 |
修稿时间: | 2020-02-22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