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灰色理论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排放研究
摘    要:为了揭示陕西省2006—2018年碳排放变化规律,促进陕西省低碳土地利用模式构建,本文根据陕西省2006—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碳排放模型及计算相关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不同土地类型与碳排放的关联程度高低,运用GM(1,1)模型,预测出2020—2030年的土地碳排放量。得出以下结论:1) 2008—2016年,未利用地动态度最大为-5.87%,其次为水域用地,动态度为-2.09%;再次为建设用地,动态度为1.99%;2)净碳排放总量从2006年的5 395.43万t增长到2018年的13 365.79万t,林地为主要的碳汇,其吸收的碳量由666.32万t增加到719.14万t,建设用地作为主要碳源,其产生的碳排放量由5 891.10万t增加到13 912.24万t; 3)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指数和压力指数处于增长的趋势;4)按照对碳排放影响大小,土地类型依次为林地、耕地、牧草地、建设用地、园地、未利用地、水域用地;5)经预测到2020年,碳排放总量约达到10 668.30万t,到2030年,碳排放总量约达到10 492.20万t。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