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节律:基于新浪微博的道德动机每分变化 |
| |
作者姓名: | 喻丰 许丽颖 韩婷婷 刘知远 钱小军 彭凯平 胡晓檬 |
| |
作者单位: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武汉43007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北京100875;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西安710049;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100875;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5;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北京100875;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ZDA324,18ZDA307)资助; |
| |
摘 要: | 道德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达到道德目的而做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它通常包含两个维度:能动和共生.能动是指提升个人利益的动机,反映在社会权力、支配性、物质财富和成就等范畴;共生是指提升他人利益的动机,反映在仁慈、人际考量、社会公正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范畴.本研究基于叠加之后全天24 h的微博数据,描绘了道德动机如何随着时间节点而变.纳入分析的微博数据包含了超过百万条社交媒体用户的数据以及超过千万条的微博内容.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总体水平还是活跃用户,人们的道德动机在上午时段均高于下午、晚上和深夜时段,其中饮食时间和睡眠时间会使道德动机得到恢复.另外,能动和共生两个维度出现了一定的分离效应.基于大数据方法,本研究扩展了道德早晨效应,并且描绘了中国人的道德动机如何在一天24 h之中动态变化的模式.
|
关 键 词: | 道德 道德动机 大数据 能动 共生 微博词频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