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空间接受:城市设计还需要设计师吗?
引用本文:黄祎华,邵健伟.空间接受:城市设计还需要设计师吗?[J].理工高教研究,2014(2).
作者姓名:黄祎华  邵健伟
作者单位:香港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RGC Reference:548310)
摘    要:时至今日,城市的设计师们认为自己是唯一能够使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概念化的专家。他们秉持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却无视城市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飞快地展开着城市设计。举例来说,为使香港转型升级而成为世界性城市,香港的一些旧城改造区改建成了公共空间,为了获得立法机构对这些市政项目的批准,政府常常通过假设普遍的城市使用者们会有的日常生活实践来制定设计方案。实际上,这个概念化和标准化的过程并不能完全涵盖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所有细节。从另一方面说,由于目前的设计方法都是假设全部的人都是标准化的"普通人",因此基于公共利益的设计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城市使用者的所需所求。并且人们所指的"日常生活"是每日每新的生活,这种生活并非"陈腐守旧的和毫无意义的",所以城市使用者的行为也很难机械地理解或用一个模型去硬套。虽然城市使用者对生活环境的反映会随着城市的转型而逐步改变,但是他们对空间却非简单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一种富有创新的行为和艺术的积极回应。依此为前提,阐述了"空间接受"这一理念,以推动一个无需设计师的城市创新,并向设计师、规划师、管理者和政府呈现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视角。其中还包含着一段实证研究:即分别通过在香港湾仔北和湾仔南进行深入观察和直接访谈等方式,以了解城市使用者在居住环境中的战术性和创新性接受,而由此证明在开展城市设计时将日常生活实践融入其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使用者的角色问题,进而得出了城市设计需要更多地考虑城市空间使用者的结论。

关 键 词:城市使用者  日常空间  空间接受  以人为本的设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