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华分支睪吸虫与原发性肝癌
引用本文:朱师晦,钟杏裳,罗章炎.中华分支睪吸虫与原发性肝癌[J].暨南大学学报,1982(1).
作者姓名:朱师晦  钟杏裳  罗章炎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暨南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中山医学院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
摘    要:中华分支睾吸虫病(以下简称肝吸虫病)是人和动物肝胆道内的寄生虫病,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市内部分地区有该病发生,其中以广州及其附近地区最多见。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以肝胆道疾患为主,病理变化主要是胆道病变,但并可有胆囊炎、胰腺炎、肝癌及肝硬变等疾患,梁伯强(1937)报告在上海尸解时,发现一例合饼肝细胞癌。候宝璋(1956)报告在香港尸解中,原发性肝癌病例中发现肝吸虫,并强调肝吸虫可诱发肝恶性肿瘤。为了探讨肝吸虫病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我们分析了2214例肝吸虫住院患者,其中发现72例原发性肝癌,现作初步分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