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第四纪中华乳齿象属 (Sinomastodon, Gomphotheriidae) 头骨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引用本文:王元,金昌柱,邓成龙,魏光飚,严亚玲.第四纪中华乳齿象属 (Sinomastodon, Gomphotheriidae) 头骨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J].科学通报,2013,58(10):931-939.
作者姓名:王元  金昌柱  邓成龙  魏光飚  严亚玲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and Don Sundquist Center of Excellence in Paleontology, 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Johnson City, Tennessee, 37614, USA;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 重庆 40001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59);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13, 41202017, J0930007);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220519, 1212011120118)和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1LESV007)资助
摘    要:本文记述了产自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早更新世早期的江南中华乳齿象(新种) Sinomastodon jiangnanensis sp. nov.. 中华乳齿象属是迄今旧大陆发现的唯一短颌嵌齿象, 化石主要产于我国, 时代从早上新世至更新世. 以前发现于我国更新统的材料只是一些单个牙齿, 现人字洞发现了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及臼齿列等材料, 这是中华乳齿象头骨化石在我国第四系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新种以真象型的头骨、短颌、下门齿缺失及结构相对简单的丘型齿等特征区别于其他嵌齿象类, 应归入中华乳齿象属. 新种依颅顶上凸、颧弓升高及关节突高、冠状突位置靠前等特征显然进步于上新世的属型种S. intermedius和S. hanjiangensis, 而臼齿齿谷中无白垩质充填又较更新世的S. yangziensis和泰国的Sinomastodon sp. nov.显得原始, 这反映了中华乳齿象从上新世向更新世演化在形态特征上的过渡性. 依动物群分析, 江南中华乳齿象在长江以南的出现及其由北向南的扩散很可能与第四纪早期我国东部地区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关 键 词:嵌齿象科  中华乳齿象属  安徽人字洞  早更新世早期
收稿时间:2012-04-06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