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VO3+团簇部分氧化乙烯的理论研究
引用本文:王哲琛,丁迅雷,马艳平,曹海,吴晓楠,赵艳霞,何圣贵.VO3+团簇部分氧化乙烯的理论研究[J].科学通报,2009,54(9):1316-1316.
作者姓名:王哲琛  丁迅雷  马艳平  曹海  吴晓楠  赵艳霞  何圣贵
作者单位:①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分子动态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100190; 
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20703048)资助项目
摘    要: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效率是当代化学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 然而, 催化活性点的位置、反应机理和选择性, 以及在分子和电子结构水平上对异相催化的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依然不清楚. 气相团簇是研究固相催化剂活性位点的理想模型, 因为它们具有完整的结构和尺寸依赖性, 并且能够通过实验和理论进行研究. 对团簇反应的研究能够为相应的固相催化过程提供机理方面的深入理解. 由于钒的氧化物是一类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催化剂, 因此国际上进行了很多关于钒氧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以便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加深对钒氧化合物催化活性的理解. 相对于实验, 团簇理论计算的优势在于能够详细给出反应路径和中间体, 从而明确阐述反应机理. 迄今为止, 研究人员已经从理论上详细研究了很多钒氧团簇和烃类的反应, 如: VO2+与乙烯、乙烷、丙烯、丙炔、丙烷; VO2与甲烷、乙炔; VO3与乙烯、丙烯的反应.

收稿时间:2008-10-13
修稿时间:2009-02-24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