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0年中国部分省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
| |
作者姓名: | 葛全胜 戴君虎 何凡能 郑景云 满志敏 赵赟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上海,200433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01-09)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CXIOG-E01-05-01)资助 |
| |
摘 要: | ![]() 通过对清代文献资料中田亩数据的分析,认为册载数据基本能够反映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别,但在总量上失之过低.为能更真实地反映耕地资源的变化实际,文中对其进行了相应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300余年以来我国内地18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点.总体而言,过去300年间研究区的耕地资源数量呈抛物线式变化,清前期的增长趋势明显,但至清晚期逐渐稳定下来,民国时期略有下降,新中国建立初期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此后又开始持续减少.过去300年间耕地资源的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东部地区的垦殖活动远较西部地区剧烈,但在清前期,西部地区,如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份耕地资源数量的增长趋势更加迅猛.分析表明,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政府政策调整、战争影响、自然原因和特定作物的引种与种植扩展等.
|
关 键 词: | 中国 过去300年 耕地 驱动因素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