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解:1988—2012
引用本文:郭春娜,秦青.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解:1988—2012[J].河南科技,2014(23).
作者姓名:郭春娜  秦青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基金项目:郭春娜主持的河南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投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的目的是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并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体现型和非体现型,计算出各自的增长率及对经济的贡献率。采用的数据是1988年至2012年的中国省际非平衡面板数据。首先建立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要素的产出弹性,其次根据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及永续盘存法测算了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增长率,最后根据Solow-Nelson同期模型测算了体现型、非体现型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率。主要结论有:1988-2012年间,中国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劳动质量和资本质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96%和6%;体现型技术进步率的年均增长率在4%左右,而非体现型技术进步却是负值;资本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后依次是资本质量、劳动质量、劳动数量和非体现型技术进步。

关 键 词:全要素生产率  C-D生产函数模型  时点固定效应模型  超越对数函数模型  非平衡面板数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