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贵阳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彭艳  李心清
作者单位:1. 贵州民族学院发展规划处,贵阳 550025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6-3);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403205); 贵州民族学院人才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 次生林是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的森林可能就是次生林。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其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生物学活性有重要影响。为了解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在贵阳市郊设置灌丛、女贞林、马尾松林3个样点,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为期1a的采样,并与农田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灌丛SOC含量最高,基于SOC/g来看,其含C底物的利用率却最低,土壤生化过程弱,植物和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女贞林N转化速率较快,林下具有反硝化能力的菌群的酶丰富,气态N流失严重;马尾松林基于每克SOC的土壤有机残体分解的速度快、强度高,微生物活性、土壤酶活性高,土壤生化过程强烈,气态氮流失率最低。总的来说,研究区域土壤SOC含量限制了微生物群落规模,对灌丛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SOC含量也间接地影响了微生物体N转化速率和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但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在土壤恢复初期优先让草或灌木生长,改善立地条件,之后再选择适宜的树种按照针阔混交模式植树造林。

关 键 词:有机碳   生物学活性   反硝化作用   土壤酶活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