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海陆联测中的应用:南海北部试验结果分析
引用本文:丘学林,陈颙,朱日祥,徐辉龙,施小斌,叶春明,赵明辉,夏少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海陆联测中的应用:南海北部试验结果分析[J].科学通报,2007,52(4):463-469.
作者姓名:丘学林  陈颙  朱日祥  徐辉龙  施小斌  叶春明  赵明辉  夏少红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4.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5. 广东省地震局,广州 51007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批准号:KZCX3-SW-2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74051,40574019,4027601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021557)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前沿项目(编号:LYQY200302)资助.致谢 本研究的野外实测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程中心、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实验2号,,船长和全体船员的支持,作者与Ronen S、郑文彬、夏戡原、葛洪魁、陈棋福和王宝善进行过有益的讨论,杨宝俊老师和两位匿名审稿人对文稿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摘    要:利用海上大容量气枪震源和陆上地震台站在南海北部进行海陆联测试验尚属首次. 试验结果表明, “实验2号”调查船新枪阵的信号传播距离最远为255 km, 信号有效范围达5×104 km2, 覆盖了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比旧枪阵在信号强度、传播距离和有效范围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 说明气枪震源的更新改造是成功的. 与其他地区已有的试验结果相比较, 发现新枪阵的激发效果达到了国际同类震源的最好水平, 特别是在利用陆上固定地震台站接收远距离海上气枪信号方面有新的突破, 这对于沿海地区三维地壳结构的探测和“地震雷达”概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气枪震源  地震台站  海陆地震联测  地壳结构  南海北部
收稿时间:2006-07-04
修稿时间:2006-07-042006-11-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