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Glh, Bph-3和xa-5连锁的BAC克隆在栽培稻和疣粒野生稻中的比较物理定位
引用本文:熊志勇,谭光轩,游艾青,何光源,佘朝文,李立家,宋运淳.与Glh, Bph-3和xa-5连锁的BAC克隆在栽培稻和疣粒野生稻中的比较物理定位[J].科学通报,2004,49(3):252-257.
作者姓名:熊志勇  谭光轩  游艾青  何光源  佘朝文  李立家  宋运淳
作者单位:1. 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华中科技大学中-英联合实验室基因工程研究所,武汉,430074
2. 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3. 华中科技大学中-英联合实验室基因工程研究所,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本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39870423).
摘    要:疣粒野生稻(O. granulata Nees et Arn ex Watt)是分布于我国的3种最具研究和利用价值的野生稻资源之一. 利用Southern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 对水稻抗绿叶蝉基因Glh, 抗褐飞虱基因Bph-3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5在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疣粒野生稻中的同源性和物理位置进行了比较分析. 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在疣粒野生稻中存在与水稻抗性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的同源序列. RFLP标记筛选出来的3个BAC克隆作为探针, 在栽培稻和疣粒野生稻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中均检测到杂交信号.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确定了3个BAC克隆中的2个(14E16和38J9)在疣粒野生稻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上, 且这2个克隆在栽培稻和疣粒稻染色体上还存在共线性. 另一个BAC克隆(44B4)被定位到2个物种的另一染色体短臂末端. 虽然栽培稻和疣粒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 在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 但疣粒野生稻被检出的染色体在相对长度、臂比和BAC克隆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与栽培稻的结果相似.

关 键 词:水稻  疣粒野生稻  荧光原位杂交  比较物理定位
收稿时间:2003-10-31
修稿时间:2004-01-0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