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流相辫—曲河型转换控制因素与控制机理——以东营凹陷青西地区馆陶组为例
引用本文:贺雪晶,钟建华,曹梦春,王雅琳,宋冠先.河流相辫—曲河型转换控制因素与控制机理——以东营凹陷青西地区馆陶组为例[J].河南科学,2018(5).
作者姓名:贺雪晶  钟建华  曹梦春  王雅琳  宋冠先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    要:为探讨辫状河向曲流河转换的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以东营凹陷青西地区馆陶组为例,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层序划分与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测井相模式的建立,利用岩屑录井资料研究岩性,对馆陶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转换进行了成因分析与特征总结,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构造和地形坡度及古气候4个方面控制着河流辫—曲转换的过程,明确了辫—曲转换的沉积特征.在沉积早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后期转变为曲流河并逐渐萎缩,研究区馆陶沉积期早期地形高差大,断层少量发育,且气候温暖湿润,地表径流大且水流能量大,向源侵蚀强烈,再加上物源供给充足,形成辫状河沉积,砂体粒度粗分选差,到了晚期地势逐渐变缓,气候干旱,河道下切能力增强,基准面上升,加上物源区变远,物源供应不足,逐渐转化为曲流河,砂体粒度变细分选变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