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作者姓名:何冬梅  王磊  冯育青  阮宏华
作者单位: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2.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3.苏州市湿地保护与管理站,江苏 苏州 215128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40430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BK201410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41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摘    要:为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中易变组分的影响,选取湖泊围垦后形成的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和农田)作为试验地,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包括:冷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CW)、热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HW)和盐溶液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CaCl2)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cDOC,HWcDOC,CWcDOC,CaCl2的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除香樟林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cDOC,CW大小在0~10 cm和≥10~25 cm两个土层均表现为农田>毛竹林>水杉林,cDOC,HWcDOC,CaCl2在毛竹林土壤中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cDOC,HWcDOC,CaCl2都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以及土壤pH呈显著的相关性。而水杉林土壤的cDOC,HWcDOC,CaCl2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之间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之,湖泊围垦后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伴随着不同的管理措施,导致了土壤理化因子和微生物性质的改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积累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关 键 词:围湖造田  土地利用类型  可溶性有机碳(DOC)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