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喻学惠,赵志丹,莫宣学,周肃,朱德勤,王永磊.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2005,50(23):2638-2643.
作者姓名:喻学惠  赵志丹  莫宣学  周肃  朱德勤  王永磊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致谢 本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批准号:40572046)、重点基金(批准号:4023405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2CB412600)和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专项(批准号:200101020404)的联合资助.
摘    要:提供了从西秦岭6个钾霞橄黄长岩岩筒中分离出的金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数据, 确定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的喷发时限主体集中在22~23 Ma之间, 结合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综合分析, 论证了金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的地质意义, 指出甘肃西秦岭钾霞橄黄长岩与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其他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一样, 属于后碰撞火山作用产物. 西秦岭新生代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与冈底斯带钾质火山岩的喷发时间有部分重叠, 因此西秦岭新生代火山作用是紧随高原腹地之后, 后碰撞火山作用向高原东北方向迁移的反映. 同位素定年数据不仅进一步证明青藏高原后碰撞火山作用具有时空迁移特征, 而且也为探讨和研究西秦岭地区自新近纪以来地质构造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背景和机制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约束.

关 键 词:钾霞橄黄长岩  40Ar/39Ar同位素定年  西秦岭  新生代
收稿时间:2005-04-25
修稿时间:2005-04-252005-07-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