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原“心知”之论及其性情思想的学术思想史索解——戴震关于性情问题的思考之二
引用本文:马育良.东原“心知”之论及其性情思想的学术思想史索解——戴震关于性情问题的思考之二[J].皖西学院学报,2009,25(3):97-103.
作者姓名:马育良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摘    要:戴震认为"知"是必不可少的人性"三要素"之一,是人的类本质,也即人禽之间的根本差异。"知"的功用的发挥又赖于"心"的作用。人之"心知"在认知中出现偏差和不足,是由于"蔽"。戴震以汉学立场和训诂考据的工夫,裁断宋明儒心性论、性情论的话语内容和方式,主要来自佛禅。他作《孟子字义疏证》,以重建孟学原貌自期。但这部著作基本上是在内外学术压力下撰成的。可以说,戴氏作《疏证》,意不全在批驳宋儒,也不在准确地体显孟子之学,而是要表达其在人性、包括性情方面的新思考。戴震主张情与理应体现在建构一种正当而合理的人、我关系方面。这接近哈贝马斯所谓"交往理性"的思想,它对于我们理解东方思想哲学的现代价值是有意义的。宋儒、清儒都未曾有幸亲睹先秦孔、孟之间的一批儒家简牍文献。这批上世纪90年代面世的地下简本文献,揭示了传统儒家的性情论思想并非与本土文化资源没有挂搭。

关 键 词:《孟子字义疏证》        “心知”  “交往理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