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伦理财富观及其近代变迁 |
| |
作者姓名: | 杨玉凤 |
| |
作者单位: | 龙岩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
| |
摘 要: | 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思想源头活水的先秦儒家,通过对义利关系的分析奠定了儒家伦理财富现的基础,主张“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认为“义”是体现人的尊严的终极价值;强调“少私寡欲”和“相互不争”来达到社会安稳、人伦有序,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视超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的价值原则上,主张把贵贱原则凌驾于贫富原则之上,阻止富裕的商人凭借他们的商业财富来改变原来的贵贱等级.因此,先秦儒家的财富观是一种伦理型财富观.在近代,它受到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而发生变迁,先进的中国人从追求富强之“技”、解决生活世界之“用”上升为对意义世界评判标准之“体”的追寻,使得中国社会原来重和谐的中心价值,转为重财富与权利追求的“目的获求”价值,但却未能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以及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可的财富理念.
|
关 键 词: | 先秦儒家 伦理财富观 近代变迁 |
文章编号: | 1672-044X(2005)05-0044-05 |
修稿时间: | 2005-05-3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