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鸭克雷伯氏菌感染研究——Ⅱ、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病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引用本文:岳华,刘内生,刘亚刚,汤承,袁圣蓉,李健,余琼,蒋朝龙,马正中.鸭克雷伯氏菌感染研究——Ⅱ、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病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
作者姓名:岳华  刘内生  刘亚刚  汤承  袁圣蓉  李健  余琼  蒋朝龙  马正中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西昌市种鸭场,西昌市种鸭场,西昌市种鸭场,西昌市种鸭场
摘    要:对四川某市近年流行的鸭病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剐,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试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认该地区流行的鸭病,主要是由臭鼻克雷伯氏菌感染引起,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继发感或混染合感染。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用卡那霉素5000U/ml或庆大霉素5000—10000U/ml滴眼,对眼炎治愈率达91.2%;全身感染的鸡群用喹乙醇按5-25mg/kg体重的剂量拌料饲喂一周,疫情得到控制,种鸭群使用预防剂量的土霉素或喹乙醇拌料饲喂连用一个月,结合种蛋的熏蒸消毒,死胚率明显降低。

关 键 词:克雷伯氏菌感染  臭鼻克雷伯氏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