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论主观恶性的历史根基
引用本文:任海新,侯天柱. 论主观恶性的历史根基[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 24(5)
作者姓名:任海新  侯天柱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
摘    要:主观恶性理论在刑法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源头探究其发展、变化的脉络,显得十分必要.通说认为,古代刑法采取的是结果责任,即不论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否有过错,只要发生了实害结果,均需承担刑事责任.中外刑法发展历史表明,有危害结果不论罪和没有危害结果亦论罪的情况大量存在,这说明古代刑法结果责任论是错误的.分析发现,刑法从其产生之日,定罪量刑就是围绕一定量的主观恶性上下波动的.不同时期刑法实践的差异仅仅在于是重视纯粹的主观恶性,还是重视以行为体现出来的主观恶性.

关 键 词:主观恶性  历史根基  古代刑法  结果责任  定罪基准

On the Historical Base of Subjective Culpability
REN Hai-xin,HOU Tian-zhu. On the Historical Base of Subjective Culpability[J]. 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2008, 24(5)
Authors:REN Hai-xin  HOU Tian-zhu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