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型城市不同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比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张俊 罗梦 沈露 吴蓉 |
| |
作者单位: |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土木工程系, 安徽, 马鞍山 24303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所, 安徽, 马鞍山 24303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土木工程系, 安徽, 马鞍山 24303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所, 安徽, 马鞍山 24303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土木工程系, 安徽, 马鞍山 24303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所, 安徽, 马鞍山 24303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土木工程系, 安徽, 马鞍山 24303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所, 安徽, 马鞍山 243031 |
| |
基金项目: |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4203036);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5zytz076);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校级科研项目(WT15013ZD,WT16006) |
| |
摘 要: | 在安徽省某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3种类型道路两侧22个采样点重金属含量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Mn、Pb、Co、Cr、As和Cd6种重金属进行污染分析和风险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某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MnPbCoCrAsCd,次干路的Cr含量相对主干路和支路要低的多;地累积指数表明,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两侧土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Cr尚未污染或强污染,整体状况良好,Mn属于中等污染水平,Co、Pb属于强污染水平,Cd属于极严重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Cd为严重生态风险程度,Pb、Co为较重生态风险程度,As为中等生态风险程度,Mn、Cr为低生态风险程度,从总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来看,次干路的生态风险相对主干路、支路要低,均已达到严重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后期土壤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对Cd、Pb、Co的治理;因子分析从重金属元素中提取了2个主成分,可解释总变量86.277%,PC1(Cd、As、Cr)表示工业污染,PC2(Pb、Mn、Co)表示交通污染。
|
关 键 词: | 工业型城市 不同道路 土壤重金属 污染对比分析 来源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7-01-02 |
修稿时间: | 2017-05-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