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成岩重结晶作用及其储层意义 |
| |
作者姓名: | 陈森然 刘诗琦 刘新社 魏柳斌 刘波 王恩泽 于进鑫 熊鹰 |
| |
作者单位: | 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 71001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U19B6003 );长庆油田公司重大科技专项 ( ZDZX2021 ) |
| |
摘 要: | 为探究碳酸盐岩重结晶作用的微观机理及其储层地质意义,基于碳酸盐岩重结晶作用相关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温度、压力和流体成分等因素对矿物晶体–孔隙流体反应的影响,并构建地质–数学模型来阐明重结晶作用与碳酸盐岩物性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重结晶作用是一系列微观尺度的溶解–再沉淀以及岩石矿物相趋于稳定的过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溶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重结晶作用通过改变碳酸盐矿物的粒度及自形程度来调整孔隙迂曲度和孔喉半径比等孔隙结构参数,从而达到改善岩石多孔介质渗流能力的效果.此外,基于不同成岩环境条件构建重结晶–岩石物性协同演变模式,发现流体压力是影响重结晶作用过程中孔隙结构保存及调整的关键因素,表现为封闭的流体超压体系中碳酸盐矿物在重结晶作用下趋于形成自形晶体结构,岩石孔隙保存较好;开放的流体常压体系中碳酸盐岩趋于形成致密镶嵌的岩石结构,孔隙结构和储渗能力均遭到破坏.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