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鲁西地区的滑脱构造及其形成的深部背景
引用本文:李理,钟大赉,时秀朋,唐智博,胡秋媛,胥颐,李志伟.鲁西地区的滑脱构造及其形成的深部背景[J].自然科学进展,2008,18(6):651-661.
作者姓名:李理  钟大赉  时秀朋  唐智博  胡秋媛  胥颐  李志伟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东营,257061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 国土资源部油气专项
摘    要: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表明,鲁西地区存在区域尺度的深、浅层次滑脱构造。浅层次滑脱构造中最具规模的位于下寒武统与太古宇及石炭一二叠系与奥陶系之间。滑脱面上碎裂灰岩、碎裂花岗岩及不对称褶皱发育,伴有硅化、大理岩化、镜铁矿化等动力变质作用。由于构造滑动,滑脱面之上地层产生不同程度的构造缺失或重复。不对称褶皱、擦痕、布丁构造等显示滑动方向以北西、北北东为主。深层次滑脱构造多发生在地壳约12-22km及30km处,向南滑脱。滑脱构造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和始新世,前者在深部很可能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沿郯庐断裂带发生的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近东西向俯)中、碰撞引起地幔物质上涌,造成岩石圈一软流圈之间滑脱拆离产生原始岩浆上涌,进而控制了壳一幔、上地壳和浅层次滑脱构造的产生。揭示两板块晚中生代早期的俯)中、碰撞存在多方向性。

关 键 词:滑脱构造  中、新生代  鲁西地区  郯庐断裂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