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粘度薯类原料高效乙醇转化技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引用本文:赵海,靳艳玲,方扬,何开泽,黄玉红,沈维亮,和智明,万明,肖瑶,陈谦.高粘度薯类原料高效乙醇转化技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J].科技促进发展,2016,12(1):35-40.
作者姓名:赵海  靳艳玲  方扬  何开泽  黄玉红  沈维亮  和智明  万明  肖瑶  陈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4,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5,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6,云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院 昆明 650034,资中县银山鸿展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江 641200,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6,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6
摘    要:原料粘度高已成为限制薯类乙醇行业发展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用糖苷键单克隆抗体芯片技术阐明薯类原料粘度成因机制,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粘酶系和相应的降粘预处理工艺;利用模拟的工业发酵压力条件,选育获得高产物反馈抑制耐性菌株;同时与发酵过程调控工艺、新型高传质反应器系统集成,建立薯类乙醇高效发酵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现薯类乙醇发酵三大技术突破。

关 键 词:高粘度  薯类  乙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促进发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促进发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