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秦岭元古宙基性岩的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发现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许继锋,张本仁,韩吟文.北秦岭元古宙基性岩的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发现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96,41(19):1771-1774.
作者姓名:许继锋  张本仁  韩吟文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摘    要:秦岭造山带分隔着中国南北大陆,这两个陆块在地质历史时期可能分别是冈瓦纳与劳亚大陆的一部分。因此,研究秦岭造山带可对两个大陆的分界作出限定。秦岭造山带可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构造单元,它们曾被认为分别是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的大陆边缘。若北秦岭确是华北陆块的大陆边缘,它们应具有相同的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块体效应”,不同的陆块具有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本文通过研究北秦岭地区元古宙基性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并与两侧陆块相同时代的基性岩作对比,发现北秦岭地区的岩石不同于两侧陆块且具有独特的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它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分界(带),据此本文还讨论了北秦岭的归属及其与秦岭古洋的关系等。

关 键 词:基性岩  铅同位素  高放射成因
收稿时间:1995-12-15
修稿时间:1996-03-0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