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教育目的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引用本文:单振涛.论教育目的的现实性与超越性[J].潍坊学院学报,2001(3).
作者姓名:单振涛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组织。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通过它所培养的人为一定的社会服务。不仅如此,教育更希望受教育者接受一定的教育后,能改造现实并创造更为完美的生活。事实上,在教育活动之先,人们已给其所要造就出来的人才赋予了一定的构想,这种预先的构想即教育目的。质言之,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的目的。 从教育目的的这一界定上,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目的具有双重属性:即现实性和超越性。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教育目的的现实性 教育目的的现实性是指在构建教育目的时,首先要考虑到本国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它也必须考虑社会成员现实生活的需要及满足。因此,教育目的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国家主义化 教育目的的国家主义化是指,国家的根本利益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正如徐尔干所说:“无论在哪里,教育首先是满足一些社会需要。”o在当代社会,教育目的的国家主义化具体表现为它为一定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二战后,为加强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与地位,为维护本国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