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40年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生态系变化的226Ra证据
引用本文:杨俊鸿,陈敏,邱雨生,李艳平,马嫱,吕娥,张润,黄奕普.近40年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生态系变化的226Ra证据[J].科学通报,2006,51(23):2797-2802.
作者姓名:杨俊鸿  陈敏  邱雨生  李艳平  马嫱  吕娥  张润  黄奕普
作者单位:1. 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361005
2. 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361005;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基金项目:致谢 感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倪建宇、王方国研究员在硅酸盐测定中给予的支持;感谢编委和评审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9041101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5CB422305)和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计划(批准号:DY105-02-04和DY105-02-01)资助.
摘    要:利用1999年7~10月和2003年10~12月实测的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226Ra含量, 结合文献所报道的历史数据, 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 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表层水体226Ra含量呈下降趋势, 反映出全球变化导致该海域生态系结构的变化. 全球增暖一方面导致了该海域水体层化作用的加强, 进而导致上层水体Ra补充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 全球增暖导致海域生物生产力的升高, 进而导致Ra迁出量的增加. 226Ra含量的上述变化与文献报道的该海域叶绿素a、硅酸盐、磷酸盐含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历史变化趋势相吻合, 确证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正发生着可观测的生态系统变化. 在上层海洋层化作用加强的情况下, 为维持海域升高的生物生产力, 其“新”氮可能的来源是海洋的固氮作用.

关 键 词: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  226Ra  生态系变化
收稿时间:2006-05-13
修稿时间:2006-05-132006-08-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