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陈宇家,冯昆明,熊志明,贾彬红,王凯,魏涛,任利剑,王巍,刘林玉,陈大友,周淋.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23(2):274-285.
作者姓名:陈宇家  冯昆明  熊志明  贾彬红  王凯  魏涛  任利剑  王巍  刘林玉  陈大友  周淋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3.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系;4.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129);;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21A-134);
摘    要:为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超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油渗流特征,弄清储层渗流机理,为该区域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吴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可视化微观水驱油实验、岩心多相渗流实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研究区长10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水驱油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长10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和沸石溶孔次之,喉道类型以片状及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结构可分为Ⅰ、Ⅱ、Ⅲ三类,不同类别孔隙结构的储层,其水驱油在储层孔道的驱替方式主体为活塞式驱替,非活塞式驱替比较少见;不同类别孔隙结构储层,注入水在孔隙网络中的驱替特征差异较大,Ⅰ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均匀状驱替和网状-均匀状驱替,Ⅱ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网状驱替,Ⅲ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指状驱替和网状-指状驱替。水驱油渗流特征及驱替效率主要受储层物性、孔喉结构和驱替压力、注水倍数等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储层从Ⅰ类至Ⅲ类,储层物性与孔喉结构依次变差,孔隙网络中水驱油方式由均匀状→网状→指状变化,水驱油效率依次降低;该类储层喉道的大小是影响水驱油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储层喉道半径越大,驱油效...

关 键 词:超低渗透储层  孔喉结构  渗流特征  驱替压力  注水倍数  驱油效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