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坡耕地退耕响应的137Cs法
引用本文:冯明义,D.E.Walling,张信宝,文安邦.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坡耕地退耕响应的137Cs法[J].科学通报,2003,48(13):1452-1457.
作者姓名:冯明义  D.E.Walling  张信宝  文安邦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四川学院,南充,637002
2.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Archaeology Exeter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
3.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75
4.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基金项目: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271015,9001021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30,KZCX3-SW-422)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12322/R0)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0501-109)资助。
摘    要:通过赵家沟小流域1993年前后坝库泥沙淤积量和137Cs含量的对比,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梁峁坡地退耕后流域输沙模数和沟谷地、沟间地相对产沙量的变化. 梁峁坡耕地大面积退耕后, 短期内流域产沙量不但没有减少, 反而有所增加; 沟间地输沙模数和相对产沙量迅速减少, 沟谷地输沙模数和相对产沙量增加. 1994~1996年3年的输沙模数为29650 t·(km2·a)-1, 是该流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13413 t·(km2·a)-1的2.2倍. 沟间地输沙模数不断下降, 从1994年的14335 t·(km2·a)-1下降到1995年的7034 t·(km2·a)-1和1996年的3517 t·(km2·a)-1, 沟谷地平均输沙模数变化于44944和62136 t·(km2·a)-1之间, 远高于1993年前的21118 t·(km2·a)-1. 沟间地相对来沙量从1994年的23%减少到1995年的15%及1996年的6%, 而沟谷地相对来沙量从1994年的77%增加到1995年的85%及1996年的94%. 退耕后耕作土逐渐密实, 抗蚀性增强, 侵蚀减弱, 但土壤密实后入渗率降低, 梁峁坡地产流量增加, 梁峁坡地流入沟谷的径流量加大, 加剧了沟谷地的冲沟侵蚀和重力侵蚀, 沟谷地的侵蚀量和相对产沙量增大, 从而导致流域产沙量增加.

关 键 词:黄土丘陵  小流域侵蚀  输沙模数  相对产沙量  耕地  退耕响应  沟谷地
修稿时间:2002年12月3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