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方鲇对水体Cd暴露的急性中毒效应
引用本文:李健,罗其勇,闫玉莲,谢小军.南方鲇对水体Cd暴露的急性中毒效应[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
作者姓名:李健  罗其勇  闫玉莲  谢小军
作者单位:钦州学院海洋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生物及水环境研究所;广西科技大学招生就业中心;
摘    要:【目的】考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对Cd胁迫的毒理反应。【方法】以人工繁育获得的体质量为(20.80±0.51)g的南方鲇当年幼鱼为研究对象,在水体硬度为25mg·L~(-1)(以CaCO3质量浓度计)、水温为(27.5±0.5)℃、水体Cd~(2+)质量浓度分别为0,4.0,5.0,6.0,7.0,8.0mg·L~(-1)条件下进行了96h急性暴露实验,测定了该物种96h半致死浓度(LC50)、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以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水体中Cd~(2+)对南方鲇的96hLC50为5.46mg·L~(-1);在水体中质量浓度分别为0,4.0,5.0,6.0,7.0 mg·L~(-1)的Cd~(2+)暴露处理下,实验鱼的肝脏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随着水体Cd~(2+)的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分别为(42.20±2.50),(34.97±1.61),(32.29±1.40),(31.63±1.82),(28.69±1.69)nmol·min-1·mg-1,且不同质量浓度Cd~(2+)暴露处理组的测得值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CR)随着水体Cd~(2+)的质量浓度升高而呈降低趋势,且不同质量浓度Cd~(2+)暴露处理组肝脏线粒体的RCR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鱼肝线粒体CCO的活性随着水体Cd~(2+)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质量浓度为7.0mg·L~(-1)的Cd~(2+)暴露处理组的这一指标值比对照组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质量浓度Cd~(2+)暴露处理组实验鱼脑组织AChE活性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方鲇对水体Cd~(2+)暴露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受到Cd~(2+)暴露的实验鱼肝脏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CCO活性和RCR降低结果提示:在Cd~(2+)急性胁迫下线粒体功能受到损伤,呼吸代谢能力减弱;急性水体Cd~(2+)暴露抑制了实验鱼的脑组织AChE活性,使鱼体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导致鱼体行为异常。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