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马均 马文波 明东风 朱庆森 杨建昌 周开达 |
| |
作者单位: |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温江,611130 2.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
| |
基金项目: | 农业部跨越计划;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四川省人才培养基金. |
| |
摘 要: | 以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主要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重穗型杂交稻具有更高产量潜力,其高产主要依赖于大“库”、籽粒的正常充实使单穗重大幅度提高。后期LAI的适当降低、高效叶面积率的增加、根、叶不早衰和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是其“源”足的主要因素。齐穗后重穗型杂交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的机理是剑叶Rubisco活性的提高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具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浓度下对C02有较强的同化能力的优势,光合“午休”现象较轻,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显示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气孔性状优良、气孔开度积(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密度乘以其气孔开度)大也是重穗型杂交稻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气孔因素。重穗型杂交稻抽穗后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转化率也均远高于中、轻穗型品种。
|
关 键 词: | 重穗型 杂交稻 产量 光合作用 物质积累和转运 高产育种与栽培 |
文章编号: | 1673-1891(2005)01-0030-09 |
收稿时间: | 2005-02-08 |
修稿时间: | 2005-02-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