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工业大学与Smart S0lutionS公司国际技术合作洽谈会暨企业cAD/PDM整体解决方案与产品技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引用本文:李少波.贵州工业大学与Smart S0lutionS公司国际技术合作洽谈会暨企业cAD/PDM整体解决方案与产品技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9(3):98-100.
作者姓名:李少波
作者单位:贵州工业大学CAD技术研究所,贵阳 550003
摘    要:产品数据管理 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是一项管理产品数据和相关过程的信息化技术。为了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形势下贵州省对高新技术的需求,加速贵州省信息化技术,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2000年5月15日,贵州工业大学与Smart Solutions公司国际技术合作洽谈会暨企业CAD/PDM整体解决方案与产品技术研讨会在贵阳金筑大酒店举行,参加会议的的贵宾有贵阳市人民政府陈坚副市长、唐光族副市长、以色列Smart Solution公司亚太地区总裁Shai Etzion、贵州省科委杨晓镇副主任、贵州省机械厅熊开周副厅长、贵州省化工厅赵玢总工程师、贵州工业大学陈天祥副校长、谢庆生副校长等。会上以色列Smart Solution公司与贵州工业大学签署了进行技术合作的一系列协议。协议是在基于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原则,通过商议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定的。这是贵州省首次与国外一流公司在计算机软件与应用方面进行的合作。双方认为,Smart Solu-tions公司在PDM方面具有优秀的技术、人才、研究条件,多年从事PDM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PDM技术的经验,并开发出了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全球销量第一的优秀的PDM软件——SmarTeam;贵州工业大学熟悉中国的国情、贵州省的省情,在制造业信息化方面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良好的工程应用背景、在中国本土成功的开发经验,以及拥有地方理工科大学多学科综合技术优势等。Smart Solutions公司此次与贵州工业大学的合作主要包括:1)在贵州工业大学建立SmarTeam中国西南技术中心;2)合作进行企业级PDM软件SmarTeam的本地化、二次开发;3)共同进行中国西南地区PDM项目的实施等等。 一九九九年贵州省科技进步获奖项目 二等奖 项目名称:电力系统电压失稳机理及分叉现象研究与仿真主要完成单位:贵州工业大学 主要研究人员:胡国根彭志炜 1.证明了系统微分动力学形式下的向量场与微分代数方程形式下的扩展向量场具有严格意义下相同的静分叉分,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了系统稳定性态的改变只能发生在分叉点,推导出了扩展向量场中电力系统电压静分叉失稳的充分必要条件,为简化电力系统平衡解流形的追踪奠定了理论基础。 2.提出了一种研究静、动态电力系统电压分叉失稳的普适分析方法,克服了常规方法中雅可比矩阵奇异时计算无法进行、不能同时搜索各类分叉点和判别新分支方向,以及动、静态方法独立的缺点,运用新方法研究了系统各主要元件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3.对同步稳定极限和临界电压稳定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关联点。 4.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调度运行、保护与自动装置、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措施。 一九九九年贵州省科技进步获奖项目 三等奖 项目名称:矿井高产高效决策支持系统 主要完成单位:贵州工业大学 主要研究人员:刘勇吴桂义张明清周炳军况礼澄 本课题针对贵州省缓倾斜煤层矿井的条件,应用系统工程、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贵州省矿井高产高效决策支持系统软件。 1.应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综合评价模型。 2.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及成本效益分析法选择回采工艺,既具先进性又具有实用性。 3.开发了采煤工作面设备配套选型模糊专家系统软件,查新报告表明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根据回采工作面条件采用计算机模拟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产量和工效进行预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5.应用计算机模拟建立了采煤工作面排产接续模拟模型。提供的模式证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6.所开发的“贵州省矿井高产高效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可对缓倾斜煤层矿井进行全面、系统、合理的决策或单个子问题的决策。软件在中文WINDOWS95环境下,用Visual Foxpro、Visual Basic语言开发,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全中文设计,用户操作简单,易于使用。 一九九九年贵州省科技进步获奖项目 三等奖 项目名称:大跨度蜂窝三角锥组合网架应用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贵州工业大学贵州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主要研究人员:马克俭李金庚马华吴宜生张华刚 周边简支的网架结构,下部受拉,上部受压,中部腹杆有拉有压,在受压的上弦以钢筋混凝土带肋板取代,形成组合网架结构。而蜂窝三角锥组合网架,根据其构造特点,其上弦的带肋六边形部分,在有关计算资料中均未考虑此部分参加工作,只作防水屋面功能,而以外荷载形式加入,实际上,这一部分钢筋混凝土构件不仅是屋面板,而且是受力构件,这是客观存在。若考虑这一部分构件(占上弦构件75%)参加工作,其中性轴上升,导致刚度与强度得到改善。过去原用老方法即①空间铰接桁架矩阵位移法;②下弦内力法来分析时,蜂窝三角锥组合网架其最大跨度为长沙歌剧屋盖,即19.8m×21m属当时国内最大跨度,其分析方法分别应用①、②方法。时隔10年,在贵州工业大学邵逸夫学术中心大礼堂屋顶(30m×32m)上实现大的跨越(30-19.8=10.2m,33-21=9m)其根本原因是发掘结构内在机理与构造特点,并为计算此类结构编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践证明这项新的技术原理,也可应用如其他类似蜂窝三角锥组合网架;如斜放四角锥组合网架、棋盘形四角锥组合网架,这项技术的突破,将带动我国组合网架迈向更大的跨度,从而进一步达到节约造价丰富结构形式的目的。

文章编号:1009-0193(2000)03-0098-02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