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侗族赶春社花脸形象的“双性同体”解读
引用本文:胡雪梅.侗族赶春社花脸形象的“双性同体”解读[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0(4):56-60.
作者姓名:胡雪梅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2009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萨玛女神--侗族人文始祖神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106080501M396).
摘    要:文章认为,贵州黎平县龙额乡赶春社仪式活动中的花脸形象,以“双性同体”①的符号表征,“深描”了隐藏于古俗文化背后的意义结构。1.民俗意义上,赶春社与源自于中原古俗的春社祭祀社神祈求丰收大同小异;2.赶春社以捞鱼为仪式的核心,其寓意与“圣婚”时期人类对性活力、生命繁殖力的崇拜有关;3.花脸形象以符号聚合体的方式总合了前2个意义的蕴含,即以“双性同体”的符号方式,昭示“人类富有生命创造力和繁殖力的完美状态的周期性回归”的可能性和再度现实性。总之,人类学意义上,侗族赶春社花脸形象的“双性同体”符号表征,在于编织从属观念基础范畴的具有解释性功能、反映人类社会历史信息与普遍规律的意义之网,且在族群集体的信仰诉求的源头上规限及制约着一个民族对世界的定义与解释。

关 键 词:侗族  赶春社  花脸形象  双性同体  意义结构

The Androgyny Unscramble Of the Dong's Painted--face Character In Spring Sacrificial Rites
Institution:HU Xue - mei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 China)
Abstract:
Keywords:the Dong ethnic  the spring sacrificial rites  painted--face character  androgyny  meaning structure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