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预处理工艺控制膜污染试验及其机理分析
作者姓名:李伟英  许晨  张骏鹏  马腾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 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 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上海三益佳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200050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ZX07403-001)
摘    要:探讨了3种不同预处理技术对延缓超滤膜污染的作用.试验表明,前臭氧+在线混凝+超滤(工艺1)、前臭氧+超滤(工艺2)、前臭氧+预氯化+超滤(工艺3)3种工艺超滤膜过滤的临界通量分别为86.5,59.8,68.1L·(m2·h)-1.其中工艺1临界通量最大,且其稳定运行的时间最长(约190h),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膜污染,这主要是因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通过"矾花"被吸附到胶体类颗粒物上,通过膜筛分截留,减缓了有机污染物质与膜表面的接触与相互作用.控制、缓解膜污染方面,工艺3效果最好,其原因是在NaClO作用下有机物分子特征改变,一方面降低膜的通量负荷,改变其亲疏水性,另一方面NaClO使得滤饼层的电负性增大,过滤截留物和溶解性有机物较易在水力冲洗中被冲掉,跨膜压差得到很好恢复.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超滤膜表面附着一层滤饼层,滤饼层较疏松,而膜孔已被污染物堵塞;红外光谱研究发现,超滤膜经过氧化预处理和化学清洗,膜表面的某些基团被氧化,膜表面特性被改变.

关 键 词:超滤  在线混凝  氧化  膜污染
收稿时间:2015-05-22
修稿时间:2016-03-1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