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稻螟蛉的兼性滞育现象观察初报
引用本文:魏美玉.稻螟蛉的兼性滞育现象观察初报[J].武夷科学,2002,18(1):325-325.
作者姓名:魏美玉
作者单位:霞浦县植保植检站,霞浦,355100
摘    要:稻螟蛉 N aranga aenescens Moore,属鳞翅目、夜蛾科 ,也叫双带夜蛾。是广大稻区常见的一种食叶害虫。上个世纪 5 0 - 70年代 ,我国许多地区曾有此虫严重发生危害的报导 ,近 2 0 - 30年来普遍危害较轻 ,可能与此虫有众多的天敌有关。据《农业昆虫学》(上册 ) (1988)记载 ,稻螟蛉的年发生代数 ,各地自北向南逐渐递增。吉林延边年发生 3代 ,浙江 4 - 5代 ,湖北 5代 ,江西 5 - 6代 ,福建、广东 6 - 7代。以蛹在田间稻丛或稻秆、杂草的叶苞、叶鞘中越冬。但是根据笔者在福建的饲养观察 ,发现稻螟蛉具有复杂的兼性滞育现象 ,在福建可发生 3- 6代不等。初步观察结果简报如下。1992年为了调查稻螟蛉的寄生蜂 ,笔者在 4月上旬先后从诱虫灯下采到稻螟蛉成虫若干只 ,经过盆栽水稻秧苗周年饲养后获知 ,稻螟蛉正常在福建年可发生 6代。各代发生期分别是 :第一代 4月上旬 - 5月中、下旬 ,第二代 5月中、下旬 - 6月下旬 ,第三代 7月初 - 8月上旬 ,第四代 8月上、中旬 - 9月上旬 ,第五代 9月上旬 - 10月上旬 ,第六代 10月上、中旬 - 11月上、中旬。可是 ,从 7月底开始 ,第三代幼虫所化的蛹 ,即出现兼性滞育现象。 7月 31日采得三代稻螟蛉蛹 795只 ,至 8月 13日已羽化成虫 6 80只 (占 85 .5 3% ) ,它们均能正常产卵 ,并

关 键 词:稻螟蛉  滞育
文章编号:1001-4276-(2002)01-0325-01
修稿时间:2002年6月10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