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引用本文:毛光周,孟令强,刘晓通,安鹏瑞,王向军,何铁良,宋立国,窦义鑫.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作者姓名:毛光周  孟令强  刘晓通  安鹏瑞  王向军  何铁良  宋立国  窦义鑫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威海昊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
摘    要:以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成矿期含金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南小尧金矿矿床成因。黄铁矿S/Fe、Fe/(S+As)、Au/Ag比值显示南小尧金矿形成于中深部的中低温环境;黄铁矿Co-Ni与CoNi-As图解表明南小尧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后期可能经历了结晶后热液改造,成矿热液主要为火山与次火山热液;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值介于-3.2‰~2.9‰,显示硫的深源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中生代熔融的岩浆以及火山与次火山热液沿沂沭断裂带上涌,为金矿的形成带来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在中深部的成矿环境中随成矿条件的改变使Au在适宜的构造位置富集并沉淀成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