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寄主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的比较及致病力分化的分析
引用本文:陈志荣,赵小强,孙琦,王元杰,黄家风.不同寄主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的比较及致病力分化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8(4).
作者姓名:陈志荣  赵小强  孙琦  王元杰  黄家风
作者单位: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内蒙...;湖北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
基金项目: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内蒙...;湖北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
摘    要: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来源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的差异及致病类型的分化,本研究对分离自6个寄主的8个大丽轮枝菌菌株通过PDA培养性状、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对4种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对8个菌株的营养需求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致病型和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及对棉花的致病力,对8个菌株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培养性状结果表明:5个菌株形成菌核型菌落,3个菌株形成中间型菌落,且菌株之间的培养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结果显示:红花上的Vnu菌株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都明显高于其它菌株,具有最强的繁殖力,而番茄上的Vtr菌株的产孢量最低,马铃薯上的S2菌株的孢子萌发率最低,表明各菌株具有不同的繁殖力。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表明:各菌株对不同种类的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Vtr菌株对所有供试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能力最好,向日葵上的S1对4种碳源的利用最差,表明菌株之间具有不同的碳氮源需求。致病型和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表明:Vnu为1号小种,除Vtr之外其他菌株均为2号小种,并且只有鉴定为2号小种的菌株才可以进一步分为落叶型和非落叶型;所有供试菌株均能侵染棉花引起黄萎病,马铃薯上的S2菌株和茄子上的S3菌株对棉花的致病力比棉花黄萎病菌V592强,其他菌株对棉花的致病力明显比V592菌株弱,且发病延迟,表明8个菌株致病力分化明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