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黄河亚三角洲体发育过程(1855-2000年)的景观特征及黄河口治理出路问题 |
| |
作者姓名: | 叶庆华 陈沈良 陈奇 黄翀 田国良 陈述彭 刘高焕 石亚男 刘庆生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4]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 [5]伯克利加州大学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学系,美国伯克利94720 |
| |
基金项目: | 致谢 感谢郑度、李小文院士在该项研究工作中给予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感谢杨勤业、吴绍洪、宫鹏和柳钦火研究员在该篇论文完成过程中的大力协助.本工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2CB4124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71093,40201005,40471097)、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SK040006)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0310)资助. |
| |
摘 要: | 以景观信息图谱的图形与定量研究方法体系为基础,研究黄河三角洲体自1855-2000年以来由尾闾河道摆动物理过程而构造的洲体景观特征,分析黄河尾闾1855年以来的摆动变化规律,得到“清水沟行水潜力已经很有限,黄河改道势在必行”的结论,建议黄河流路改道应遵循自然规律、人工协助摆动以行水故道间洼地,并讨论了黄河口治理的出路问题.
|
关 键 词: | 黄河三角洲 黄河口 景观 物理发育过程 |
收稿时间: | 2005-12-16 |
修稿时间: | 2005-12-162006-04-30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