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陇西黄土高原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陈发虎,饶志国,张家武,金明,马剑英.陇西黄土高原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2006,51(11):1310-1317.
作者姓名:陈发虎  饶志国  张家武  金明  马剑英
作者单位: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兰州,730000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基金项目:致谢 强明瑞、汪海斌、陈一萌参加了野外工作,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在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室测试,徐齐治和张平宇协助了样品测试分析,特此一并致谢.本项研究受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批准号:2002CB714004)和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基金(批准号:40421101)联合资助.
摘    要:利用陇西黄土高原西南部高分辨率(100年间隔)的塬堡黄土剖面, 讨论了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的控制因素. 结果发现, 该区域末次冰期以来有机碳同位素变化于−22.6‰ ~ −27.5‰之间. 与黄土高原东部地区不同, 研究区末次间冰段有机碳显著偏负于早晚末次冰期, 偏负达4‰. 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指示了纯C3植物对温度、降水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耦合响应. 从末次冰期间冰段到盛冰期, 降温和大气CO2浓度减少导致有机碳同位素偏正1.5‰ ~ 2.0‰, 塬堡剖面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主要记录了季风降水的大幅度变化, 可以用来重建古降水, 估算出间冰段降水比盛冰期偏多250~310 mm, 比早末次冰期高出100 mm.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 塬堡黄土剖面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的波动可能记录了千年尺度季风降水的快速变化. 同时, 黄土高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相当复杂, 不能简单将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归结成C3/C4丰度变化而用来指示夏季风强弱.

关 键 词:陇西黄土高原  末次冰期  有机碳同位素  C3植物  影响因素
收稿时间:2006-02-16
修稿时间:2006-02-162006-04-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