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第一性晶粒大小与催化活性的关系——最适宜的分散度
引用本文:潘惠芳,周世新,张在龙,肖诚造,陈廷蕤.第一性晶粒大小与催化活性的关系——最适宜的分散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2).
作者姓名:潘惠芳  周世新  张在龙  肖诚造  陈廷蕤
作者单位:华东石油学院物化教研室 (潘惠芳,周世新,张在龙,肖诚造),华东石油学院物化教研室(陈廷蕤)
摘    要:为了考察金属分散度对活性的影响,本试验用浸渍法制备了两个系列的催化剂,A系列样品是加入担体表面改性剂La_2O_3使担体表面改性,然后金属镍分散在改性的表面上,增强金属与担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金属的分散度,当La_2O_3加量不同时,便可制得一系列晶粒度不同的样品;B系列样品是在相同的担体表面上负载不同量的金属镍,制得一系列晶粒度不同的样品。 用x光衍射法测定担体表面上金属镍和NiO的平均晶粒度。样品的活性评价在常压装置上进行,考察甲烷水蒸汽转化制氢的活性。实验证明,金属活性组份在担体表面上的分散度对催化反应的活性有显著的影响,对于本试验采用的Ni/α-Al_2O_3催化剂,CH_4水蒸汽转化制氢反应的活性最高点所对应的最适宜的金属分散度为:NiO和Ni的平均晶粒度约为210A,适宜的NiO和Ni平均晶粒度范围约200~230A。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