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结构特征及原因分析
引用本文:李纲.中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结构特征及原因分析[J].枣庄师专学报,2012(6):139-144.
作者姓名:李纲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摘    要:矿山遗迹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全国被批准建立的61处国家矿山公园无疑是中国矿业文明的典型代表。分析国家矿山公园的分布状况,揭示其结构特征及规律,能够为我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开发、管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国家矿山公园在矿种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极端不平衡性。煤矿类、非金属类、贵金属类矿山比重较大;矿山开发时间相对集中在周、汉、唐、明、清等时代,建国后达到顶峰;国家矿山公园集中的省区是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区域分布表现为北方多于南方,东部、中部多于西部,长江中下游区、华北区、东北区有最多分布,主要集中于"黑河——腾冲"线的东南侧。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矿业开发历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国家矿山公园结构特征的重要原因。

关 键 词:国家矿山公园  结构特征  影响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