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汉语词义的模糊性的修辞作用
引用本文:朱小健.古汉语词义的模糊性的修辞作用[J].吉安师专学报,1994(2):42-44,80.
作者姓名:朱小健
摘    要:词义的不明确性,就是词义的模糊性,它有着积极的修辞作用。使用方块汉字的中国人讲究用“炼字”的手法来创造“诗眼”“文眼”,造成新奇的意境,所炼的往往就是词义的模糊性。文体不同,使用词义的模糊性的修辞程度也不一样。从词性上看,词义的模糊性修辞主要体现在动词、形容词上,古人所炼的也大多是动词,形容词,训沽学既要解决词义模糊性造成的歧义问题,也要解决词义的模糊性的积极修辞作用;不可偏废。

关 键 词:词义  “诗眼”  歧义问题  模糊性  形容词  炼字  文眼  程度  创造  作用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