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大豆疫霉与大豆的互作
引用本文:陈孝仁,程保平,王新乐,董莎萌,王永林,郑小波,王源超.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大豆疫霉与大豆的互作[J].科学通报,2009,54(13):1894-1901.
作者姓名:陈孝仁  程保平  王新乐  董莎萌  王永林  郑小波  王源超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 南京 21009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30671345 )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BK2007161)资助项目
摘    要:利用卵菌Bremia lactucae的hsp70启动子和ham34终止子序列, 将外源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转化进大豆疫霉.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gfp基因在大豆疫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另外, 利用该报告基因系统观察了大豆疫霉在寄主大豆叶片、下胚轴和根部的侵染行为以及显微分析了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抗大豆疫病在根部的差异. 结果表明, gfp基因能够在大豆疫霉中稳定表达, 在菌丝、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休止孢、卵孢子阶段都能够观察到绿色荧光; 以GFP作为标记可以实时地观察到大豆疫霉在寄主体内的侵染过程, 发现大豆疫霉在抗性大豆品种根部表面萌发的芽管明显长于在感病品种根部萌发的芽管长度. 结果表明, GFP可以作为大豆疫霉遗传研究中有价值的分子标记.

关 键 词:大豆疫霉    大豆    绿色荧光蛋白    遗传转化    抗病性
收稿时间:2009-04-02
修稿时间:2009-04-22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