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煤山二叠-三叠界线地层姥鲛烷相对富集及其碳同位素负偏的地球化学意义
引用本文:王春江,刘义梅,刘虹秀,朱雷,史权.煤山二叠-三叠界线地层姥鲛烷相对富集及其碳同位素负偏的地球化学意义[J].科学通报,2005,50(21):2380-2391.
作者姓名:王春江  刘义梅  刘虹秀  朱雷  史权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实验室,北京,102249
基金项目:致谢 作者对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矸院士、曹长群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彭平安研究员等给予的重要讨论与建议;审稿人给予的重要斧正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刘金钟研究员在GC-is-MS分析中给予的帮助,特此一并致谢.本项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272056)资助项目.
摘    要:对煤山P/Tr界线地层进行了分子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给出了长兴组至殷坑组底部的异戊二烯烷烃分子及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剖面, 揭示了事件界线层附近存在着δ13Ckeroδ13Cmole的强烈变化及姥鲛烷相对富集的异常特征. 对界线附近姥鲛烷相对富集的成因提出一可能机制: 由相对富集姥鲛烷的海洋动物脂类及其代谢产物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动物集群快速绝灭及/或缺氧条件发育)得到保存并在有利相带聚集而形成. 对地质历史时期其它重要海洋缺氧沉积(与晚奥陶纪、泥盆纪末、早侏罗世及晚白垩世重要生物绝灭事件相关)富集异戊二烯烷烃及高Pr/Ph值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上述关于P/Tr界线姥鲛烷富集机理的解释. 煤山剖面由24~26层δ13Cmole,δ13Ckeroδ13Ccarb的一致性强烈负漂移, 指示了二叠纪末大气-海洋系统碳源在低幅快速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陡然而强烈的变化阶段; 姥鲛烷相对富集与δ13Cmoleδ13Ckero负偏的耦合, 可能指示了甲烷水合物释放和海洋缺氧过程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二叠-三叠界线  姥鲛烷  碳同位素  动物脂类  海洋缺氧
收稿时间:2005-04-04
修稿时间:2005-04-042005-07-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