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三角地区城市能级网络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引用本文:刘阳慧,杨山,范擎宇,林金萍,朱广昊.长三角地区城市能级网络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2023(2):34-43.
作者姓名:刘阳慧  杨山  范擎宇  林金萍  朱广昊
作者单位: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3.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4.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00、42101195);
摘    要:从创新功能、协调功能、开放功能和支撑功能4个维度构建城市能级测度指标体系,利用能级综合评价结果修正城市引力模型,探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联系特征,进一步采用QAP回归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城市能级整体不断上升并向均衡化态势发展.空间上表现出“中心—外围”形态,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中心城市组成“Z”字型高值集中区,低能级城市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城市能级功能系统中支撑功能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维度,协调功能为短板维度.(2)长三角城市能级网络中节点联系程度不断增强,城市相互作用空间格局与城市能级格局呈现空间趋同性,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不断凸显.整个地区城市能级网络呈现密集化态势,网络的稳健性和通达性得到提升,节点集聚力强于扩散力.安徽省表现为以合肥为中心的单核辐射引领形态,江苏、浙江两省表现为以多个城市为中心的多核辐射引领形态.(3)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城市空间联系的发展,经济规模、社会资源、地理区位和空间距离对城市空间联系具有显著影响.

关 键 词:城市能级  网络结构  空间联系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长三角地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