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入侵害虫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和野外活性评估
引用本文:苏茂文,方宇凌,陶万强,闫国增,马万娥,张钟宁.入侵害虫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和野外活性评估[J].科学通报,2008,53(2):191-196.
作者姓名:苏茂文  方宇凌  陶万强  闫国增  马万娥  张钟宁
作者单位: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北京100101,北京100029,北京100029,北京100029,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D0705002040391)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052018)资助项目致谢 感谢三河市森林保护站的刘奎霞站长为本实验提供的帮助.
摘    要: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ography, G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美国白蛾中国种群性腺提取物的组分, 通过与合成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的比较, 4种化合物被确定为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 分别为(9Z,12Z)-十八碳二烯醛、(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和(3Z,6Z,9S,10R)-9,10-环氧-1,3,6-二十一碳三烯, 其比例为2:33.6:58.4:6. 野外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性信息素单组分对美国白蛾雄蛾没有引诱力, 而4种组分的混合物对美国白蛾雄蛾有显著的诱捕活性; 剂量为200~300 μg的该混合物的灰色橡胶诱芯, 能够有效地监测美国白蛾种群动态变化.

关 键 词:组分鉴定    性信息素    美国白蛾    鳞翅目    种群监测    野外诱捕
收稿时间:2007-10-29
修稿时间:2007-12-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