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基层状粗粒土发生渗透变形的颗粒运移规律 |
| |
作者姓名: | 黄海均 严新军 毛海涛 王正成 |
| |
作者单位: |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邯郸 056002;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万州 404100;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万州 404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9262);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8jcyjAX0673);重庆市教委2011协同创新子课题(061500911) |
| |
摘 要: | 堤(坝)基常出现强弱互层的土层结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由强透水砂砾石层、弱透水细砂层和强透水砂砾石层组成,渗透时各土层微观的颗粒运移规律对于揭示堤(坝)基渗透变形和破坏机理至关重要。采用三维颗粒流程序并结合"反演模拟法",准确对颗粒细观参数进行了标定,有效的模拟了该多层堤(坝)基渗透变形的发展过程,获得了堤(坝)基渗透变形过程中的颗粒运移特点及颗粒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渗透破坏主要发生在上部砂砾石层中,随着渗透破坏的持续发生,逐渐影响下部土层,该层中细颗粒在粗颗粒孔隙间移动而后逐渐流失,属于典型的管涌破坏。中间细砂层在上部砂砾石层管涌破坏后,其颗粒最先在管涌口正下方Z4区发生流失,其余区域颗粒流失相对较晚,且颗粒流失量均随着计算时间步的增加而增加,导致细砂层出现小范围的变形。随着计算时间的增加,上部砂砾石层的下沉量是逐渐增加的,当上部砂砾石层细颗粒流失达到一定程度,堤(坝)基发生破坏,将对上部建筑物产生重大危害。为从微观角度认识多层堤(坝)基流渗透破坏提供了一定参考。
|
关 键 词: | 多层结构 颗粒流 渗透变形 管涌 |
收稿时间: | 2019-09-09 |
修稿时间: | 2020-05-3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技术与工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