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食品源单增李斯特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姓名:程健恒  陈谋通  陈月桃  张菊梅  吴清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收稿日期:2018-06-15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24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166431701718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7A030313173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资助项目201710010018 广东省科学院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专项项目2017GDASCX-02012017GDASCX-0810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04010036。 作者简介: 程健恒,男,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 *吴清平,男,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安全监测和检测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24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1664;31701718);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7A030313173);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资助项目(201710010018); 广东省科学院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专项项目(2017GDASCX-0201;2017GDASCX-0810);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04010036)。
摘    要:以945株食品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ocytogens,L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采用KB法筛选出喹诺酮类耐药的LM,利用PCR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的基因突变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情况,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分析其外排泵的作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结合血清组对耐药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株耐药菌株中gyrA、gyrB、parC与parE的QRDR均未发生氨基酸突变,且未检测到PMQR相关基因;而7株fepR基因发现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外排泵基因lde在耐药LM中皆有检出,78.1%(25/32)LM加入利血平后MIC值降低至原MIC的1/2以下,lde可能是导致LM对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血清组分析发现32株耐药菌株分属血清组I.1、I.2、II.1、II.2和III,MLST共分为10种ST型,其中ST87、ST9和ST8为优势株,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lde是LM产生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但LM潜在喹诺酮耐药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同时其潜在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关 键 词:食源性致病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喹诺酮类抗生素   耐药性   利血平   外排泵
收稿时间:2018-06-15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